[導讀]:不過,在長期長不大的背后,泰信也并非一無是處。記者注意到,4月初《中國基金報》給出一個指標排名,用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利潤指標去除其收取的管理費,最后得出的分數越高,說明基金收取的每1塊錢管理費給投資者帶來的盈利越高。
十大券商策略:A股有望重回震蕩上行 對主動投資的未來應當更有信心
在內地基金的三地版圖中,上海的基金公司素來以“長不大”而著稱,這其中泰信基金就是典型的代表。
統(tǒng)計表明,該公司成立于2003年的5月23日,目前旗下的基金資產規(guī)模約80億元,公司團隊現存11名基金經理,每位基金經理的平均從業(yè)年限為3.92年。不算排名靠前的大公司,多數同年成立的基金公司現規(guī)模都在千億以上,例如華寶興業(yè)、興業(yè)全球和諾安等。
在基金圈內,默認一家基金公司只有規(guī)模達到100億才能被視為“脫貧”,泰信這家歷經13載風雨的老牌公司如何命運如此不堪呢?
泰信基金遭遇“尷尬”
從股東結構上來看,泰信基金應該屬于內地公募基金中的“信托系”。公開的資料顯示,該公司的股東包括了山東省國際信托有限公司、江蘇省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、青島國信實業(yè)公司。而內地信托系的公募包括了嘉實基金、天弘基金、新華基金、國投瑞銀、諾安基金、道富基金、寶盈基金、大成基金等。綜合來看,泰信基金基本屬于信托基金中實力較弱者。 ... 網頁鏈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