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導讀]:從這個角度來看,投資信用債更像一場豪賭。正如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江賽春表示,現在去配置信用債的人,“肯定都是抱著一些投機心態(tài),覺得現在還能通過杠桿去掙一些錢”,但現在難度越來越大、利率繼續(xù)往下走的空間也有限,所以還是要謹慎一些。
第三季度,債券市場、特別是信用債重回牛市,其火熱程度可見一斑。雖然之前違約事件頻發(fā),或多或少影響了信用債的市場表現,但絲毫沒有影響其在三季度的火爆程度。其實,債市的走強并不表示就是無風險收益,部分公募基金就已在開始調整債券配置策略尋求“轉型”,以求規(guī)避相關信用風險。不難看出,市場對信用債存在的長期風險表示出了擔憂。
那么,在這樣的情況下,趁勢“轉型”的信用債基金都有哪些?它們這樣做是出于怎樣的考慮?這些基金此前的表現到底怎么樣?在不得不防的風險和不得不配置的信用債之間,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機構又有怎樣的投資策略呢?今天理財不二牛就為大家一一道來。
近段時間,債市的走牛讓信用債又重回公眾視野,市場對其反應也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。一方面,整個第三季度幾乎被信用債牛市所貫穿,耀眼的表現讓人一時忘記了此前密集違約事件造成的陰影;另一方面,作為配置信用債最廣泛的機構代表之一,公募基金卻又在暗中悄然“撤離”,對于四季度及明年年初信用債風險的擔憂也有愈演愈烈的趨勢。 ... 網頁鏈接